Participation:“参与式”学习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船长的出海笔记 Author 船长长长长
今年4月份,我在一丹图书馆偶遇一本有关建筑和社会设计(Architecture and social design)的书:The Oregon Experiment.
#初见:一本书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参与(Participation)中,提及在一个校园的设计中如何利用一个包含专业设计师、学生和教工人员的团队。
这其中,学生作为学校的使用者直接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设计,不仅能够方便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通过满足了创造欲和所属欲增强了他们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
当时读到这里,感觉有点小欣喜,设计原来有这般的社会功能;万万没想到,在两个多月之后,我竟然能够在贵州省黎平县流芳村里,亲自体验“参与设计”的过程。
#文字变为现实的地方:流芳村
这次学习的来由,是自然之友-盖娅设计的生态营造课程。选取在这样一个地点,就是为了在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村民吴会长设计改造民宿的方案。
在这样一个山恬水静的村庄里,汇集了来自山南海北全国各地城市里的伙伴以及贵州黔东南地区不同村落侗族和苗族的伙伴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在淳朴的村寨中,我们聚焦于生态,放眼于未来。
#生态营造课程(图源:柠檬)
虽说进入大学,接触的人也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教授。这次培训打开了我对于社会人物的认知视角。
#不同身份背景的伙伴们院中夜聊
从与我年龄相仿的肯尼亚第三文化姑娘,到漂泊四方关心水资源保护的自由职业者;从苗族村寨蓝染手艺的传承人,到数月驻扎在村寨中做田野调查的青年……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丰富了我对于世界的认知,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追寻属于自己道路的可能性。
我好像一只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原先只是在书里电视上看到的故事,突然间化作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倍感欣喜。和不同的人面对面交流,是在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
如果只是听闻,那么这些人只能算是各色的符号;然而,当你亲自面对一个人,跟他对话,你和他就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连结”,甚至是精神上的共鸣。你可以从他的语言中更好地理解他的悲喜,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的忧愁和期待。
各种各样的人生道路上,或许映射着你的愿望与期许,亦或者是承载着你的苦楚与忧虑。但无论怎样,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你可以更好地走入他人的世界,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形象。通过与非一般的人的接触,你可以更加真实地相信他们独特的存在方式,从而思索自己该走怎样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可以说,和不同的人的交流中,让我更好地走向一个更为真实的自己。
跳出对于内心层面的影响,在参与设计中我也体会到多元性对于解决问题的意义。
首先,“参与式”学习设计小组成员的多元体验和丰富视角,有利于问题的整理与总结。
课程的第一天,大家围坐在一起,轮流分享有关环境的故事。
年长一点的伙伴,讲述他们儿时在河里游泳的趣事;久居流芳村的村民,告诉我们空气中有怎样的稻花香味儿;做自然教育的年轻妈妈,描述一个土坑如何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fire ideas(by柠檬)
在畅所欲言中,我们打开了思路。因而在后续整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得以便捷地从这些丰富的故事资源中提炼和总结。
其次,“参与式”学习设计小组多元身份的成员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不同长处,能够在发挥个人最大效益的同时与他人相互配合,以分工合作构建集体的智慧。
在帮助会长改造民宿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小组的成员各司其职:活泼可爱的年轻妈妈蚊子提出想法;业余的画画爱好者我画设计图;田野调查者小牛采访会长关于各种米的故事;村子的男丁碰柑锯木头、做竹钉;苗族阿姨蝴蝶描画图案——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对于文化知识墙的营造工作。
(以上均为自然名)
最重要地,“参与式”学习设计小组成员们不同的身份背景赋予我们多元的思考维度,从而实现更具有包容性的共情。
老师告诉我们,设计离不开“共情”。只有切实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并尝试通过他人进行对事件的认知,才能真正地在设计中做到对使用者的关怀。
而我所谓“包容性的共情”,不仅仅是从一者的身份去考虑,更是站在与一件设计相关联的不同身份立场上去体会。如此以来,设计物便成为连结多者的载体,是包容万物,和解(reconciliate)共生的思维方式。
在第二天流芳村深度游的设计中,我们小组做出了包容性共情的尝试。我们采访村民代表成员,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如何享受自在生活并愿意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也采访了城市里到来的妈妈,体会她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倾注,看到她以及更多的家长们对于深度游丰富孩子体验的期许……
在各种采访中,我逐渐体会到,“设计”原来就是一种感知万物的生命关怀。
#草真好吃!——与鸭子共情
“参与”的内涵是“成为一部分”(becomes a part of)。在生态营造培训中,我成为了小设计团的一部分;走进了不同的人物,走向了更为辽阔的天地。
-END-
招募|周末的清晨阳光正好,约场工作坊,愿酣畅淋漓,愿身心疗愈!